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苦参素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2000~2010 年医药期刊和利用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省级ADR 中心网页检索,共收集苦参素不良反应详细病案57 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苦参素不良反应,男性、女性发生率大致相同,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以30~70 岁为主,不良反应主要发生时间在用药后6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剂型多以注射液,占(93.0%).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是消化系统损害12 例(20.0%),其次是免疫系统反应11 例(18.3%)、皮肤及附件系统10 例(16.7%)、呼吸系统8 例(13.3%)等.结论消化系统反应是苦参素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免疫功能下降,超剂量给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等可能是苦参素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增强预防意识,减少苦参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推荐文章
分子流行病学核心期刊研究
分子流行病学
核心期刊
文献计量学
SARS疫情下降期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SARS
疫情
流行病学特点
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活血类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流行病学
北海市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地区
流行方式
流行速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苦参素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
来源期刊 肿瘤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苦参素 不良反应 流行病学 数据库 防治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不良反应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152
页数 分类号 R285.6
字数 32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264.2011.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红林 南华大学药理研究所 66 557 13.0 19.0
2 李金兰 南华大学药理研究所 7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4)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苦参素
不良反应
流行病学
数据库
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肿瘤药学
双月刊
2095-1264
43-1507/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路582号湖南省肿瘤医院
42-391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5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