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活性炭负载铁氧化物制备了复合吸附剂,并用于水中磷酸根的去除.采用BET,SEM及XRD等手段对复合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和活性炭从水溶液中吸附磷酸根的性质.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具有快的吸附速度和高的吸附容量,其吸附磷酸根的性质受溶液pH值、铁含量及阴离子浓度的影响.在pH=3.0时,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98.39 mg/g,而活性炭为78.90 mg/g.相比之下,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复合吸附剂和活性炭对磷酸根的吸附过程;而Lagergren二级方程却能很好地描述复合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水合氧化铁/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吸附磷酸根为吸热过程.
推荐文章
活性炭负载Fe0去除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
气相还原
活性炭
负载Fe0
Cr(Ⅵ)
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常温脱除低浓度NO
低浓度NO
活性炭
金属氧化物
常温
活性炭负载Fe3+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双酚A
活性炭负载Fe3+
催化臭氧氧化
双酚A
去除率
活性炭吸附去除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活性炭吸附
去除
原水中有机物
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活性炭负载Fe(Ⅲ)氧化物去除水中的磷酸根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活性炭 铁氧化物 磷酸根 吸附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9-306
页数 分类号 TB333
字数 9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016/S1872-5805(11)6008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淑华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58 670 16.0 23.0
2 石中亮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58 762 17.0 25.0
3 刘富梅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1 2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活性炭
铁氧化物
磷酸根
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