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丹皮酚和脂质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两种方法研究丹皮酚和脂质体相互作用后脂质体的热致相变情况.结果:DSC结果表明,随着丹皮酚浓度的增大,脂质体的前相变消失,主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当丹皮酚的浓度增大到33 mol%时,脂质体的DSC曲线出现了三个吸热峰;升温过程的同步辐射小角X光衍射曲线(SAXS)也出现了三个相应的相变信号.结论:丹皮酚主要与DPPC尾链发生了相互作用,且浓度较大时可以诱导脂质体发生分相现象,分相后富含丹皮酚的相态中丹皮酚和DPPC的摩尔数之比近似为1:2.
推荐文章
DSC和XRD法研究丹皮酚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Ⅱ
丹皮酚
脂质体
示差扫描量热
同步辐射X光衍射
分相
DSC和同步辐射宽角XRD法研究丹皮酚在脂质体疏水尾链区的包封位置及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差示扫描量热
同步辐射宽角X光衍射
丹皮酚
脂质体
包封位置
膜流动性
抗氧化
丹皮酚脂质体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丹皮酚
脂质体
制备
包封率
体外释放
丹皮酚脂质体凝胶剂的透皮作用机制考察
丹皮酚
脂质体
凝胶
透皮扩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SC和XRD法研究丹皮酚和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中医药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丹皮酚 DPPC 脂质体 相变 分相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3
页数 分类号 R28
字数 17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06.2011.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小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40 267 9.0 14.0
2 邬瑞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0 80 6.0 7.0
3 周洪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9 54 6.0 7.0
4 吴富根 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皮酚
DPPC
脂质体
相变
分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信息
双月刊
1002-2406
23-119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3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9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