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工业废弃地采用苜蓿进行复耕,测定不同种植方式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形态及胡敏酸的光学特性,比较分析认为:复耕利用苜蓿是恢复地力的有效途径,但苜蓿种植年限以10~15年内改种大田作物较佳.试验研究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黄绵土的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并促进了土壤的熟化;苜蓿地的腐殖质结合形态均为松结态>稳结态;苜蓿种植5~15年的3个阶段有机碳、腐殖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逐渐呈递增趋势,种植苜蓿的土壤HA/FA比值大于1;苜蓿种植年限在5~15年间,土壤胡敏酸向着分子量增大、芳化度提高、结构复杂的方向演化,而种植20年后,胡敏酸品质则向相反方向演化,并与撂荒地相似.
推荐文章
清香型烟区土壤腐殖质特性
清香型
烟叶
腐殖质
组成
土壤类型
土壤发育程度
我国浓香型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
浓香型
腐殖质
组成
土壤类型
烟草
添加生物质炭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养分、腐殖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生物质炭
黄土高原
土壤养分
有机碳组分
腐殖质
杉阔轮栽模式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
杉阔轮栽模式
杉木萌芽林
细柄阿丁枫
土壤腐殖质
土壤肥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沟壑区利用苜蓿复耕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复耕 苜蓿 利用方式 土壤性质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233
页数 分类号 S153.6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宏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30 310 9.0 17.0
2 马生发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13 46 4.0 6.0
3 陈红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17 163 4.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耕
苜蓿
利用方式
土壤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