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中国,伊格尔顿的名字总是与《文学理论引论》(也有版本译作《20世纪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等著作联系在一起,他也被公认为是在汉语文学批评界声誉最高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之一。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声誉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刻板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妨害了国内批评界对不断“延伸”其批评触角的伊格尔顿的理解。
推荐文章
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看"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历史唯物主义
试论《实践论》与实践唯物主义
毛泽东
实践论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伊格尔顿为什么是对的——从唯物主义文化批评角度看《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来源期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批评角度 伊格尔顿 唯物主义 文学理论家 文化 文学批评 20世纪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国外文艺思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9
页数 7页 分类号 I0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文 38 89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国外马克思主义
批评角度
伊格尔顿
唯物主义
文学理论家
文化
文学批评
20世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理论与批评
双月刊
1002-9583
11-1581/J
16开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82-205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1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