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煤油为渗碳剂,稀土为催化剂,在920℃对20#低碳铜渗碳5 h,渗碳后随炉缓冷,研究了稀土加入量(0%,1%,2%,3%,4%)对渗碳层的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稀土催渗机理.研究表明:渗碳层中的过共析层组织主要由珠光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随着稀土加入量的增加,珠光体有细化趋势,渗层的厚度、硬度和耐磨性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稀土加入量为3%时,渗层珠光体最为细小,渗层最厚,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由此可见,稀土可显著增加渗碳层厚度,细化渗层组织及改善渗碳层的耐磨性能.
推荐文章
低碳钢表面渗碳及其耐磨性能研究
耕作部件
渗碳
摩擦磨损
稀土变质剂对高铬铸铁锤头组织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高铬铸铁
稀土变质剂
显微组织
硬度
耐磨性
激光处理压铸用模具钢的耐磨性能研究
模具
激光处理
磨料磨损
Nb和N对Fe-Cr13-C堆焊层金属耐磨性能的影响
合金化
堆焊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稀土加入量对20#齿轮用钢渗碳层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表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渗碳 20#钢 稀土催渗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4,32
页数 分类号 TG174.445
字数 24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3660.2011.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牧夫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4 249 10.0 12.0
2 王振廷 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8 789 14.0 18.0
3 王振玲 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87 6.0 7.0
4 于玉城 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45 4.0 5.0
5 王树城 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渗碳
20#钢
稀土催渗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表面技术
月刊
1001-3660
50-1083/TG
16开
重庆市2331信箱(重庆市九龙破区石桥铺渝州路33号)
78-3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47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34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