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全球百年来的强震观察资料,应用地震结构爆裂动力学理论,揭示了地震结构包体(SOB)的普遍存在,随震源深度的层状分布,地震的孕育过程及其机制,物质流由高压和高温方向输向包体;由能量方程导出了地震能量积聚周期同地震能和包体特性的关系,地震触发的机制.地震结构包体的内压力达到临界压力后,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发生波叠加,形成了冲击波,导致地震的爆发.汶川8级地震,经过9次叠加后,形成超过1000万大气压的超强流体,若干秒时间,包体爆裂,将千万吨物质送出地面.实施地震波,地下核爆波,震源弹波和HRT波联合工程计划,可同时夺取地震预测和油气勘探的双重成果.我国地震理论研究翻开了地学史新的一页.
推荐文章
让数学教学积聚正能量
新课标
数学
正能量
汶川地震触发平溪村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地震滑坡
基本特征
成因机制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地震能量积聚和触发
来源期刊 广东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包体 分布规律 孕育和触发机制 地震能积聚周期 爆裂动力学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1
页数 分类号 P315
字数 59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423.2011.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雄飞 3 8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包体
分布规律
孕育和触发机制
地震能积聚周期
爆裂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科技
月刊
1006-5423
44-1313/N
大16开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科技信息大楼10楼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165
总下载数(次)
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