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 包括镇静评分和常规镇静暂停在内的镇静方案,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因为临床上对于镇静深度的评估工作量大、仅能间断进行且干扰镇静和睡眠,所以通过脑电生理信号评估镇静深度的替代方法已经开始倍受青睐.我们想明确听觉诱发相关电位(ERPs)、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熵(Entropy)是否也能够评估临床镇静深度.方法 选择10例择期全麻下行胸部或腹部手术的患者.手术后进入ICU,逐渐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镇静程度[采用Rickmond Agitation镇静评分(RASS),-5分极深镇静,-4分深度镇静,-3~-1分中度镇静,0分清醒]期间,记录脑电图、BIS、状态熵(SE)、反应熵(RE)和ERPs.手术前或手术后数天测量指标的相关基础水平.结果 基线、RASS -5分、RASS -4分、RASS -3至-1分和RASS -0分,对应的BIS值分别是94[4](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47[15]、68[9]、75[10]和88[6];对应的SE值分别是87[3]、46[10]、60[22]、74 [21]和87 [5];对应的RE值分别是97[4]、48[9]、71 [25]、81[18]和96[3](P<0.05,Friedman检验).BIS和熵都有高变异度.当单独考虑ERP振幅100时,各个镇静水平的ERPs值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包括双参数主要变量分析的ERP辨别分析显示区别深度镇静、中度镇静和清醒状态的推算概率PK大约是0.89.与Pk对应的RE、SE和BIS值分别是0.88、0.89和0.85.结论 ERPs、BIS和熵均不能替代基于标准评分系统的临床镇静评估.全麻后对于极深镇静、深度到中度镇静和清醒的辨别,ERPs和脑电图仅能提供相似的Pk值.BIS和熵存在较高的个体间和个体自身变异度,使其难以确定预测镇静水平的目标值范围,因而在危重患者中的使用受到限制.ERPs的变异度还不清楚.
推荐文章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低温体外循环麻醉深度的对照研究
体外循环(CPB)
麻醉深度(DA)
脑电双频指数(BIS)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
变异系数
变化率
熵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全麻患者体位变化时镇静深度的比较
麻醉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熵指数
体位因素
双频指数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双频指数
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
脑电双频指数在调控丙泊酚镇静深度中的价值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Ramsay评分
ICU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听觉诱发相关电位,脑电双频指数和熵用于判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不同镇静状态
来源期刊 麻醉与镇痛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麻醉与镇痛
双月刊
1673-3134
11-5377/R
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