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土保持研究       
摘要:
通过对某水电高边坡右岸变形体的岩体组合、顺层边坡特点、岩体特性以及变形迹象分析,以岩体结构调查为基础,建立了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边坡主要是沿层面以蠕滑一拉裂变形为主,变形体边界受层间软弱夹层及岩体结构面控制,坡体中上部块体沿层间软弱夹层产生滑动,受下部岩体约束,在锁固段局部弯曲变形,同时上部岩体产生拉裂变形,在此基础上形成累进破坏;受上部岩体推力作用,边坡碎裂岩体中逐渐产生剪切滑动面,并与弯曲部位岩体中滑移切出面贯通,可能形成最终破坏.基于变形体的破坏模式,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变形体锁固段采用锚索强加固的措施.
推荐文章
轻型井点降水在土质变形体抗滑治理中的应用
轻型井点降水
配套措施
土质变形体
抗滑治理
应用
我国倾倒变形体发育规律研究
倾倒变形体
区域地质
西部水电工程
地理位置
易发性
发育规律
某水电站大型倾倒变形体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倾倒变形体
结构特征
变形破坏
有限元理论
成因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顺层岩质变形体变形机制及治理对策研究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变形体 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顺层 蠕滑-拉裂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81
页数 分类号 P64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521 19718 70.0 118.0
2 裴向军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189 1602 19.0 35.0
3 陈春林 3 10 2.0 3.0
4 张军新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3 24 2.0 3.0
5 周灵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形体
地质模型
数值模拟
顺层
蠕滑-拉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研究
双月刊
1005-3409
61-1272/P
大16开
198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