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David Botz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正电子及电子碰撞电离的库仑效应和电子交换效应,引入离子效应和相对论效应修正因子,计算了Ag,In,Sn原子的L壳层电离截面.计算结果表明,引入了修正因子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平面波波恩近似和扭曲波波恩近似的计算结果,并和最近文献的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其计算结果可为激光等离子体模拟提供准确参数.
推荐文章
正电子致电离截面实验中束流强度的在线测量
正电子束流强度
在线测量
正电子湮灭
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
氟离子碰撞引起铅原子L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的实验测量
L壳层X射线
产生截面
平面波波恩近似理论
ECPSSR理论
氟离子碰撞引起的钽L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测量
平面波波恩近似
ECPSSR理论
产生截面
L壳层X射线
电子碰撞Ag的L壳层电离截面的测量
L壳层总平均电离截面
Ag
电子碰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电子碰撞Ag,In,Sn原子L壳层电离截面的理论计算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L壳层 电离截面 正电子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2-696
页数 分类号 O652
字数 26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11.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志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01 433 12.0 16.0
2 何建新 湖南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46 175 8.0 11.0
3 江少恩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93 288 9.0 12.0
4 易有根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9 51 4.0 5.0
5 何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7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L壳层
电离截面
正电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