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等地泥石流治理更为迫切.泥石流的暴发具有突发性,在防治工程中,相比实体坝而言,格栅坝是一种节省材料、稳定性更高的拦挡结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目前尚无成熟的格栅坝设计方法.本文参考梳齿坝的已有理论确定了支墩间距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已有实验资料提出了格栅坝格栅间距的计算公式,改变了以往不同坝体乃至同一坝内各横梁间距一致的计算方法.另外,因支墩间隔相对较小,以简支模式计算石块对横梁冲击力并不舍适,本文基于固定梁模式重新推导了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简支梁模式比较,数值大了3倍.最后考虑坝体建成后的不同情况,提出了支墩、横梁及两侧翼墙的详细计算工况,并基于以上设计理论,对烂泥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的部分格栅坝进行了具体设计.
推荐文章
汶川震区哈尔木沟泥石流活动特征及防治
泥石流
活动特征
防治对策
汶川震区
哈尔木沟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若干关键问题
震区
泥石流
治理
堵溃系数
“5.12”地震后阿坝州茂县上门沟泥石流特征及防治措施
阿坝州茂县
泥石流
形成条件
基本特征
发展趋势
防治措施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汶川震区典型高位泥石流动态监测——以绵竹市文家沟泥石流为例
汶川震区
高位泥石流
物源量
动态监测
无人机遥感
DEM
文家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格栅坝在泥石流防治中的应用——以汶川地震引发的烂泥沟泥石流治理为例
来源期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泥石流 格栅坝 固定梁 冲击力 防治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汶川地震考察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1-348
页数 分类号 TU435
字数 61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2132.2011.03.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征宙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69 861 16.0 27.0
2 吴强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147 6.0 12.0
3 张明瑞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9 53 3.0 7.0
4 刘裕华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124 4.0 7.0
5 曹东方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85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泥石流
格栅坝
固定梁
冲击力
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2-2132
32-1695/P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3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0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