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格尔木附近东昆仑山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中锆石和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定年与热历史的模拟,得到了中、新生代东昆仑山多阶段冷却与隆升的构造热历史.锆石FT年龄反映了东昆仑山中生代2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侏罗纪(194.1~144.4Ma)和第2期早白垩世(115.7~100.2Ma)冷却历史.磷灰石FT年龄和热历史模拟给出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分别为第1期始新世早期(约52.9Ma)、第2期中新世中期(16.3~10.0Ma)和第3期上新世(5.1~0.9Ma)冷却历史.东昆仑山新生代3期冷却历史与逆冲断层系的发育紧密相关.新生代第1期(约52.9Ma)可能反映了柴达木盆地南缘一个夭折了的前陆盆地的存在.新生代第2期(16.3~10.0Ma)和第3期(5.1~0.9Ma)冷却年龄具有规律性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东昆仑山背驮式逆冲断层系的发育历史,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是作为东昆仑山的背驮式盆地而建立盆山耦合关系的.根据新生代第2期冷却历史的结束与昆仑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开始的年龄对比,推测东昆仑山区域变形作用由挤压向剪切转换的时间可能在10.0Ma左右.
推荐文章
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构造年代学研究新进展
造山带
新生代
隆升作用
大别山
盆山沉积耦合原理在定量恢复造山带隆升剥蚀过程中的应用
山脉隆升
盆山耦合
裂变径迹
质量平衡法
东昆仑造山带中地壳存在古洋壳俯冲的深反射地震证据
深反射地震
东昆仑造山带
松潘-甘孜洋壳
INDEPTH Ⅳ
阿尔金—祁连—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结晶岩年代学研究进展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昆仑山
造山带
早古生代
蛇绿岩
年代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东昆仑山 逆冲断层系 裂变径迹测年 热历史模拟 高原隆升
年,卷(期) 2011,(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47-1660
页数 分类号 P542+.4|P597+.3
字数 86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1.11.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0)
共引文献  (771)
参考文献  (5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330)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9(5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2(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3(4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4(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5(4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6(2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9)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昆仑山
逆冲断层系
裂变径迹测年
热历史模拟
高原隆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