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硅质岩可按岩性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钙质硅岩,主要发育在茅口组,第二类为硅岩,主要发育在吴家坪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两类硅质岩具有极低的A12O3与TiO2含量(分别为0~0.23%和0.001%~0.024%)和ΣREE(0.55~9.94 ppm),较高Fe2O3/TiO2比值(17~443,平均为111),低A12O3/(Al2O3+Fe2O3)比值(0~0.26,平均为0.09)且Ce负异常(0.24~0.46,平均为0.35)显著,接近大洋中脊附近硅质岩的平均值0.29,而小于远洋盆地的平均值0.60,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而受热液作用影响的海盆环境,其硅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通过讨论本区的地层中硅厥含量高低与海底热液活动强弱相应的对应关系,并结合Eu异常和ΣREE/Fe比值变化,认为本地区中晚二叠世可能一直存在着热液活动,且吴家坪期比茅口期更为强烈,并推测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事件有成因联系.
推荐文章
中下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沉积环境、成因及硅质来源探讨
中下扬子北缘
中二叠统
孤峰组层状硅质岩
地球化学
峨眉山玄武岩
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二叠系生物地球化学信号的解读
二叠纪
Al/Ti生产力
火山活动
生物地球化学
广西
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成因
四川盆地中部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岩储集层
热液白云岩
储渗空间
储集相
锶同位素
古代碳酸盐岩台地自生泥质组分成因及意义——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中二叠统
灰岩—泥灰岩韵律
自生黏土矿物
海泡石
差异成岩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西来宾中上二叠统硅质岩海底热液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海底热液 峨眉山玄武岩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5-737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11430-011-4198-x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清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8 2860 32.0 50.0
2 邱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 88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0)
共引文献  (241)
参考文献  (5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0(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5(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海底热液
峨眉山玄武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月刊
1674-7240
11-5842/P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7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1079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