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双向拟静力试验得到恢复力模型,分别进行了纵桥向和横桥向的Pushover分析,评价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首先,以薄壁箱型高墩双向拟静力试验为基础,建立考虑双向地震动作用的恢复力模型;然后,利用该恢复力模型,采用均匀加速度分布、模态分布和考虑高阶模态的模态分布3种加载模型进行高墩和全桥横向和纵向的Pushover分析;最后,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Pushover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进行桥梁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1)提出的双向恢复力模型一定程度上可以考虑双向荷载作用的相互影响;(2)采用多阶振型组合的推倒分析与动力时程反应分析的结果比较吻合;(3)大桥抗震能力达到了8度设防要求.
推荐文章
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刚构桥
高墩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基于多点激励的大跨径高墩连续刚构桥行波效应分析
连续刚构桥
一致激励
多点激励
行波效应
自振特性
考虑内力状态的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连续刚构桥
施工过程
等效荷载法
成桥内力状态
地震易损性
基于刚构桥的V型墩施工工艺探析
刚构桥
V型墩
施工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双向拟静力试验的箱型高墩连续刚构桥Pushover 分析
来源期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箱型高墩 连续刚构桥 双向拟静力 恢复力模型 Pushover分析 抗震性能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31
页数 分类号 TU313|U448.23
字数 59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8412.2011.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宗周红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3 747 15.0 23.0
2 夏樟华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59 372 13.0 17.0
3 王钦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33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箱型高墩
连续刚构桥
双向拟静力
恢复力模型
Pushover分析
抗震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双月刊
1002-8412
11-5260/P
大16开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2-3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16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