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骨形态计量学,研究不同浓度钠离子对幼鼠骨骼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5周龄雌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饲含钠量不同的鼠粮,正常组含钠1%,高钠组含钠8%,低钠组含钠0.13%,连续喂养60 d.每天监测饮水量、食量及定期测量体重.实验结束,动物处死取左侧胫骨分成两段,进行不脱钙骨包埋,骨形态计量学分析骨生长情况.结果 胫骨上段松质骨:静态参数显示低钠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高于正常组(P<0.05),高钠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钠组较低钠组骨小梁厚度减小(P<0.05);动态参数显示低钠组与正常组比较,骨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破骨细胞数量及其贴壁周长明显降低(P<0.05);高钠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胫骨中段皮质骨:静态参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低钠组骨内膜骨吸收周长降低(P<0.05),高钠组骨内膜骨吸收周长升高(P<0.05),高钠组与低钠组相比骨内膜骨吸收周长升高(P<0.01),骨内膜骨形成率升高(P<0.01).结论 低钠和高钠对幼年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不同,低钠饮食有利于幼鼠骨骼生长,其机制为增加松质骨的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但高钠饮食对幼年鼠影响不一致,可能与个体基因背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