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不同来源的格点降水数据和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对比了多个数据源的年、季平均降水量在澜沧江流域和整个流域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不同来源的降水数据在平均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其变化趋势在1979年以后都表现为上升趋势,这一点无论对于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还是在澜沧江流域都是一致的.(2)在时间变化上,Xie - Arkin和CRU的降水数据都能较好的反映区域平均的澜沧江流域的年降水变化规律;而Xie - Arkin数据在春季和秋季相对更合理,在夏季和冬季,CRU数据的结果更接近于观测事实.(3)在空间分布形态上,各个不同来源的降水数据都能表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降水量逐渐增多的趋势,但CRU数据空间分辨率最高,能够更好地描绘该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细节.(4)利用区域平均降水数据和水文站实测径流数据建立的降水-径流之间的简单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年径流量.
推荐文章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产输沙和水库拦沙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流域产沙
输沙
水库拦沙
澜沧江-湄公河
梯级调度影响下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河流合作
梯级调度
澜沧江-湄公河
跨界河流合作
工作模式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
水资源
利用率
生态环境
澜沧江(湄公河)正源问题
河源
正源
源头
澜沧江
湄公河
国际河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源降水数据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干旱区地理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降水 径流量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气候与水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8-966
页数 分类号 P426.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子牛 30 355 11.0 18.0
2 刘波 19 111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3)
共引文献  (27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降水
径流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地理
双月刊
1000-6060
65-1103/X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4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8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