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临床选取30名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年龄8~12岁,平均年龄10 8岁,其中男性1 5名,女性15名,测量其姿势位时上、下中切牙区唇、舌侧,左右上、下第一前磨牙区颊舌侧,左右上、下第一磨牙区颊舌侧口周力值,分析姿势位时受试者牙弓周围口周力的分布情况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牙弓左右两侧的口周力的分布具有对称性;口周力的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口周力的分布以前磨牙区和磨牙区最大;唇侧口周力值大于舌侧口周力值;下切牙区舌侧口周力存在负值现象;口周力的大小与错合类型是相关的,牙齿的位置决定了口周力值的大小.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作用于牙齿上的口周力仅是保持牙齿位置稳定的因素之一,尚有一些其它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后口周力分布变化的研究
替牙期
前牙反(牙合)
姿势位
口周力
错(牙合)畸形
替牙期牙(牙合)错位的早期发现与早期矫治
替牙期
牙(牙合)错位
咬合诱导
矫治
青少年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早期干预治疗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方牵引
X线投影测量
单纯性肌激动器矫治替牙期功能性反(牙合)——附25例临床分析
单纯性
肌激动器
功能性反(牙合)
功能性矫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口周力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替牙期 前牙反(牙合) 口周力 错(牙合)畸形 姿势位
年,卷(期) 201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8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铁楼 18 70 5.0 8.0
2 刘国勤 32 191 8.0 12.0
3 张新海 16 63 5.0 7.0
4 陈骏 21 101 5.0 9.0
5 赵海军 19 86 4.0 8.0
6 张庆福 29 154 8.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替牙期
前牙反(牙合)
口周力
错(牙合)畸形
姿势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双月刊
1001-5515
51-1258/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外南国学巷37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6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0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37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