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确定丹参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转移率为综合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丹参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丹参饮片用10倍量95%乙醇提取2h,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第1次2h,其余2次各1h,将3次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对两种工艺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生产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先用95%乙醇8倍量提取2h,残渣加8倍量50%乙醇提取2次,第1次2h,第2次1h,提取液分别在40℃浓缩至规定密度.结论:此工艺不仅能够充分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减少在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保证质量.
推荐文章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丹参
CO2超临界萃取
高效液相-质谱法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述
丹参
丹参酮ⅡA
丹参素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
大黄中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条件的优化
大黄
蒽醌成分
提取
分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丹参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5
页数 分类号 R284
字数 22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890.2011.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奉勤 44 358 10.0 16.0
2 范文成 43 303 10.0 14.0
3 韩月芝 17 100 6.0 9.0
4 李向军 25 102 6.0 9.0
5 叶晓红 17 104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174)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参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中药
月刊
1673-4890
11-54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82-30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0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