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震后农村分散式供水的饮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对5.12地震后都江堰市农村分散式供水的饮用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于2008年5月14-18日,随机采集都江堰市分散式供水水样130件,检测pH值、色度、浑浊度、铁、锰、铝、挥发性酚类、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12项指标.建立震后农村分散式供水饮用适宜性4级指标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对水样的饮用适宜性等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一般不宜饮用及以下的水样进行单因子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属于Ⅰ级(适宜饮用)、Ⅱ级(基本适宜饮用)、Ⅲ级(一般不宜饮用)、Ⅳ级(不宜饮用)的水样分别占76.92%(100/130),13.85%(18/130),3.85%(5/130),5.38%(7/130).在一般不宜饮用及以下的水样中,权重值较高的浑浊度和菌落总数的评价结果大部分都在不宜饮用等级,而总大肠菌群的评价等级也均为不宜饮用.结论震后都江堰市农村分散式供水饮用适宜性较好;所建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合理并客观地反映震后农村分散式供水的饮用适宜性,有助于震后对饮用水卫生进行科学决策并制定相关评估体系.
推荐文章
雅安4·20震后宝兴河流域农村居住区适宜性评价
雅安4·20地震
农村居住地
GIS
适宜性评价
辽河油田污水回注适宜性评价模型
辽河油田
地下水污染
污水回注
适宜地区
评价模型
多元信息
基于GIS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港口功能
适宜性
评价模型
空间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震后农村分散式供水饮用适宜性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
来源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地震 分散式供水 饮用适宜性 因子分析法 属性识别模型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1-803
页数 分类号 R123.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杰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7 17 3.0 3.0
2 高绪芳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环境与学校卫生科 26 119 5.0 10.0
3 徐昕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环境与学校卫生科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16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
分散式供水
饮用适宜性
因子分析法
属性识别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健康杂志
月刊
1001-5914
12-1095/R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6-22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07
总下载数(次)
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