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液相31↑P核磁共振(phosphorus-31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31↑P-NMR)是近年来用于分析沉积物有机磷组成的新技术.本研究围绕31↑P-NMR分析沉积物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时间、提取剂比例、样品浓缩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风干的沉积物样品进行提取,磷的提取效率明显提高.提取过程中,沉积物磷的释放主要在前8 h,为提高磷的提取效率,可将提取时间延长至12~16 h.提取比例[m(沉积物)∶V(提取剂)]1∶8与1∶20相比,在浓缩倍数相同的情况下,前者获得的31↑P-NMR信号峰多于后者,因此提取比例倾向于使用1∶8.提取液样品在28℃下旋转蒸发浓缩,并经低温离心后,磷无显著损失.
推荐文章
基于31P核磁共振探究退化高寒湿地土壤磷素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若尔盖高原
高寒湿地退化
液相31P核磁共振
磷形态
基于核磁共振的页岩粉碎样品孔隙度研究
岩石物理实验
核磁共振
页岩
孔隙度
页岩碎样
颗粒尺寸
核磁共振联用技术在代谢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
代谢物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
质谱
急性低氧大鼠脑31P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代谢
急性低氧
31P磁共振波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的沉积物样品制备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有机磷 沉积物 31↑P核磁共振 样品制备 方法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80-1985
页数 分类号 X1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斌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72 5610 37.0 58.0
2 丁士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9 916 17.0 29.0
3 周云凯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18 215 9.0 14.0
4 白秀玲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47)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磷
沉积物
31↑P核磁共振
样品制备
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