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灰质、室周白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31℃、34℃亚低温全身干预3 h,观察缺氧缺血(hypoxic-ische-mic,HI)后24 h、72 h、7 d脑皮质、海马、室周白质细胞凋亡、p16、bcl-2表达.[结果]1)p16灰度:模型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HI后24 h达高峰,31℃组表达减少,34℃组总表达不减少,但在HI后24 h表达减少,高峰延迟;2)凋亡细胞灰度:与p16结果一致;3)bcl-2灰度:也与p16结果一致,34℃组术后24 h、HI后72 h表达均减少;4)相关关系:p16、凋亡细胞、bcl-2灰度在各脑区表达一致,两两比较,有相关关系(P<0.01).[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亚低温干预通过降低p16、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或延缓其高峰对脑灰质、室周白质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推荐文章
血糖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Bcl-2表达的影响
脑损伤
缺氧缺血
新生大鼠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护理
孕酮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孕酮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脑损伤
缺氧缺血,脑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Wista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害不同脑区p16和Bcl-2表达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亚低温 脑缺血 白质损害 凋亡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科研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3-436
页数 分类号 Q95-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瑞林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58 482 11.0 19.0
2 黄绍平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106 427 10.0 14.0
3 周戬平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68 434 10.0 18.0
4 郭亚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 47 372 10.0 17.0
5 李占魁 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24 9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低温
脑缺血
白质损害
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月刊
1008-6579
61-1346/R
大16开
西安市西五路中段157号
52-18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02
总下载数(次)
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