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江下游泰兴水道的天星洲形成发育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历了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快速发育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冲淤调整阶段,及90年代末以来的相对稳定阶段.研究表明:泰兴水道顺直放宽的河段特性以及江岸节点的挑流作用,形成大片缓流区,导致泥沙容易落淤形成水下浅滩,给天星洲的形成发育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上游嘶马弯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大规模江岸崩退,则给天星洲的快速形成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泥沙来源.通过深入探讨天星洲的形成主因,分析其历史变迁过程,掌握其演变规律,为本河段的航道整治与岸线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长江下游河床演变对防洪的影响探讨
河床演变
防洪
河道整治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江心洲—乌江长河段河床演变宏观分析研究
长河段
复合型汊道
河床演变
宏观分析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仪征水道稳定性分析
稳定少变
双向节点
导流岸壁
河相关系
河道整治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芜裕河段河床演变及趋势预测分析
芜裕河段
河床演变
趋势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江下游天星洲的形成演变与主因分析
来源期刊 长江科学院院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江心洲 成因 演变过程 崩岸 天星洲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江湖泥沙与治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0
页数 分类号 TV147
字数 5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485.2011.08.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陆永军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1 1060 17.0 28.0
2 左利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4 427 12.0 19.0
3 季荣耀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1 306 11.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心洲
成因
演变过程
崩岸
天星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江科学院院报
月刊
1001-5485
42-1171/TV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38-14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5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06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