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无机盐ZrOCl2·8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过程结合超临界CO2干燥法制备了ZrO2气凝胶.采用BET、TG/DTA、XRD、TEM以及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超临界CO2干燥过程中,操作压力、操作温度、CO2流率及干燥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样品比表面积、孔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制备的ZrO2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和均匀孔径分布等特性的介孔材料,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当操作压力为9.5 MPa,温度为50℃,CO2流率为0.65 L/h,干燥时间为6h时,制备的样品的比表面积较佳为425.29 m2/g.
推荐文章
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
超临界干燥
二氧化硅气凝胶
溶胶-凝胶法
疏水性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锆薄膜的工艺与表征
氧化锆薄膜
溶胶–凝胶法
无机盐
膜层状态
表征
酸枣仁油的超临界C02萃取
酸枣仁
酸枣仁油
超临界CO2萃取
超细二氧化锆干燥方式探讨
二氧化锆
共沸蒸馏
超临界干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临界C02干燥法工艺条件对氧化锆气凝胶结构性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化工时刊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 氧化锆 气凝胶 溶胶-凝胶法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科技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0,55
页数 分类号 TQ134.12
字数 34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54X.2011.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阿三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73 259 8.0 12.0
2 孙勤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60 216 8.0 11.0
3 程榕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56 212 8.0 11.0
4 郑燕萍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51 167 7.0 9.0
5 贾继宁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10 2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
氧化锆
气凝胶
溶胶-凝胶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时刊
月刊
1002-154X
32-1320/TQ
大16开
南京四牌楼东南大学五五楼四楼
28-256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0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54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