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和全酸蚀黏结系统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本质敏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64例,共200颗患牙,自身随机配对分为两组,各100颗患牙.自酸蚀组使用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全酸蚀组使用全酸蚀黏结系统,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比较两组修复后即刻、1个月、3个月的牙本质敏感改善效果.结果 自酸蚀组修复后的牙本质敏感减轻效果明显优于全酸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G-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可降低楔状缺损术后敏感发生.
推荐文章
2种粘结系统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自酸蚀粘结系统
全酸蚀粘结系统
楔状缺损
术后敏感
不同类型牙本质保护膜对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
即刻牙本质封闭
牙本质保护膜
粘接强度
断裂模式
"劲润"牙本质保护膜对楔状缺损树脂修复影响的临床效果观察
楔状缺损
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C)
牙本质过敏
粘结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不同黏结系统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本质敏感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G-BOND 楔状缺损 术后敏感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7-368
页数 分类号 R78
字数 24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595.2011.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连玖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 3 19 3.0 3.0
2 李宇光 13 4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G-BOND
楔状缺损
术后敏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月刊
1674-1595
21-1561/R
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8-156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4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5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