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只在进入宿主体内后表达而在体外不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生基因.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对病原菌进入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体内诱生基因的筛选可为抗菌药物的开发、临床诊断试剂的研究、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准确靶标,从而为预防和治疗工作奠定基础.近年来有关病原菌体内诱导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发展了多种体内诱生基因的筛选技术,如体内表达技术(IVET)、信号标签突变(STM)、体外转座进行基因组分析和作图(GAM-BIT),这些方法因需建立动物模型而使其使用受限,体内诱生抗原技术(IVIAT)则因具有不依赖于动物模型、简便、快捷、高通量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推荐文章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抗体库
噬菌体
细菌体内药物蓄积浓度减少与氟喹诺酮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大肠埃希氏菌
铜绿假单胞菌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主动外排泵
膜孔蛋白
用噬菌体破解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噬菌体
生物被膜
抗生素抗性
膜生物淤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细菌体内诱生抗原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动物医学进展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病原菌 体内诱生抗原 筛选技术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文献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4
页数 分类号 Q789
字数 47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5038.2011.04.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能章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8 40 4.0 5.0
2 王豪举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53 181 7.0 11.0
3 黄明明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1 1.0 1.0
4 吴苗苗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1 1.0 1.0
5 陈友梅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1)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病原菌
体内诱生抗原
筛选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医学进展
月刊
1007-5038
61-1306/S
大16开
陕西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52-6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31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6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