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pH 4.0~5.0的弱酸性介质中,Ce(Ⅳ)能与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培氟沙星(PE)、洛美沙星(LOM)和司帕沙星(SPA)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反应,并最终形成Ce(HL)(OH)4型的三元混配络合物.此时,仅能引起吸收光谱的微小变化和摩尔吸光系数(ε)的少量提高,但是却能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5种体系的最大散射波长均位于381 nm附近,并在534 nm处出现一个较小的散射峰,散射增强(ΔI)在一定范围内与FLQs的浓度成正比,方法有高灵敏度,对不同的FLQ其检出限(3σ)除SPA(16.0μgmL-1)之外,其余FLQs在1.9~5.3 ng mL-1之间.研究了Ce(ⅣV)与FLQs相互作用对RRS光谱的影响,反应的适宜条件和影响因素,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某些样品中FLQs的测定.还结合吸收光谱的变化和量子化学计算,讨论了反应机理及散射增强的原因.
推荐文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磷钨酸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磷钨酸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
氟喹诺酮类
心脏毒性
QT间期
QTc间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铈(Ⅳ)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化学) 学科
关键词 铈(Ⅳ)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共振瑞利散射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1058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0/032010-7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忠芳 62 808 17.0 24.0
2 刘绍璞 88 977 17.0 24.0
3 孔玲 16 126 8.0 11.0
4 王剑 33 126 6.0 10.0
5 申伟 16 80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146)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铈(Ⅳ)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共振瑞利散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化学)
月刊
1674-7224
11-5838/O6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