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国家法的适用还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的彝族村寨,彝族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以彝族习惯法通过民间调解的方式解决所有纠纷。峨边彝区社会经济结构状况、传统的惯性、文化的因素、纠纷解决的成本都是彝族习惯法客观存在及有效运行的重要原因。
推荐文章
贵州苗族习惯法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苗族
习惯法
村民自治
建筑节能必然性浅谈
建筑节能
可持续发展
环境空气保护
转型期壮族习惯法变迁的人类学考察
转型期
壮族习惯法
变迁
人类学考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峨边彝族习惯法存在的必然性分析
来源期刊 人民论坛:中旬刊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峨边彝区 习惯法 家支 德古
年,卷(期) rmltzxk_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页数 2页 分类号 D920.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红丽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峨边彝区
习惯法
家支
德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论坛:中旬刊
月刊
1004-3381
11-2961/D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9号楼
80-989
出版文献量(篇)
8028
总下载数(次)
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