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国人腓肠豆骨进行解剖观察,为临床腓肠豆骨相关疾病诊治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对61侧成年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腓肠豆骨的出现率、形态及其与周围相关结构的关系.结果:外侧腓肠豆骨的出现率为86.89%,且以骨性多见(55.74%),而内侧出现较少(9.84%),且均为软骨性.腓肠豆骨与腓总神经毗邻,20.8%的腓总神经从其表面通过.腓肠豆骨的存在与腓肠豆韧带的出现并不相关,不能作为判断腓肠豆韧带是否存在的标志.结论:国人腓肠豆骨以外侧多见,与腓总神经关系密切,临床医生需要对此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以利腓肠豆骨相关疾病的诊治.
推荐文章
颅中窝骨性结构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神经内窥镜
显微神经外科
鞍区
解剖
手术入路
踝关节外侧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踝关节
外侧韧带,踝
解剖学
腓肠豆骨的临床意义探讨
腓肠豆骨
临床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腓肠豆骨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解剖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腓肠豆骨 膝关节 腓总神经 解剖学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5-387
页数 分类号 R322.51
字数 27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33.2011.03.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党瑞山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113 645 12.0 17.0
2 王栋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33 160 7.0 10.0
3 黄会龙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40 129 6.0 8.0
4 曾蜀雄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15 63 6.0 6.0
5 伍国胜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17 78 6.0 7.0
6 董喜乐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3 14 3.0 3.0
7 郭晓丹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33 7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腓肠豆骨
膝关节
腓总神经
解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33
31-1285/R
大16开
上海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
4-38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0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