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汶川地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样本来自成都、都江堰、北川、汶川等地,分别选取受地震影响严重的12所中、小学,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C),调查上述学校儿童青少年在震后3、6、24个月后的心理卫生状况.3、6、24个月调查有效的学生人数分别为:7341名、7387名、7395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震后3、6、24个月CRIES-13量表总分分别为(27.51±12.26)、(23.54 4-12.79)、(21.35±12.59)分(F=28.842,P≤0.05);DSRSC量表总分分别为(11.79±5.73)、(10.94±5.50)、(10.75 ±5.27)分(F=17.084,P≤0.05).震后3、6、24个月时与DSRSC得分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女性(OR值分别为2.14、2.72、2.31,95%CI/值分别为1.01~3.03、1.10~5.01、1.02~4.58),年龄小于12岁(OR值分别为1.97、2.22、1.93,95%CI值分别为1.43~3.17、1.02~3.54、1.32~3.27),家人伤亡(OR值分别为2.19、2.45、2.35,95%CI值分别为1.04~2.89、1.16~2.08、1.02~2.79),绝望感(OR值分别为2.24、2.09、2.16,95%CI值分别为1.00~2.54、1.70~2.58、1.00~4.56);震后3、6、24个月时与CRIES-13得分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值分别为2.16、2.94、1.96,95%CI值分别为1.36~2.53、1.36~2.53、1.06~3.92),年龄小于12岁(OR值分别为3.51、2.62、1.92,95%CI值分别为1.22~5.40、1.14~4.93、1.08~3.35),同学老师伤亡(OR值分别为2.32、2.48、2.36,95%CI值分别为1.17~2.48、1.30~2.72、1.02~2.85),家人伤亡(OR值分别为2.73、2.21、1.85,95%CI值分别为1.67~3.61、1.04~3.15、1.05~2.38),目睹受伤(OR值分别为2.17、2.36、2.34,95%CI值分别为1.15~3.65、1.17~2.67、1.02~3.67),目睹死亡(OR值分别为1.98、2.39、1.71,95%CI值分别为1.10~2.56、1.14~3.70、1.57~3.88),绝望感(OR值分别为2.02、1.94、2.02,95%CI值分别为1.67~2.35、1.66~2.27、1.82~2.26).结论 汶川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幸存者PTSD及抑郁症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年龄小于12岁、女性、家人有伤亡和震时绝望感等是影响灾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