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复乳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纳米粒,研究不同水平的因素对三氧化二砷PLGA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的影响.方法:分别考察载体质量、有机相种类及体积、乳化剂种类及浓度、超声时间的各个水平、药物浓度、外水相浓度及体积,正交设计法及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处方,并考察了交互影响.制备三氧化二砷PLGA纳米粒,分光光度法测刚定包封率,纳米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结果:以乙酸乙6(2mL)为溶剂,2%的Poloxamer407为外水相,T计超声时间60s,得到平均粒径为83.2nm,包封率为88.67%的纳米粒.结论:PLGA以复乳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纳米粒方法简单、方便、可行.
推荐文章
姜黄素-甘草次酸-PEI-PLGA 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姜黄素
甘草次酸-PEI-PLGA纳米粒
薄膜水化法
制备工艺
羟基喜树碱/GA-PEI-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羟基喜树碱/GA-PEI-PLGA 纳米粒
正交设计实验
制备工艺
川芎嗪BC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川芎嗪
纳米粒
制备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包封率
熊果酸-PLGA纳米粒的工艺研究及其表征
熊果酸
PLGA纳米粒
乳化-分散法
正交设计
包封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确定三氧化二砷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
来源期刊 中医药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纳米粒 PLGA 制备工艺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0
页数 分类号 R943
字数 23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06.2011.03.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昦 5 18 3.0 4.0
2 阎雪莹 82 405 10.0 17.0
3 王雪莹 7 179 5.0 7.0
4 张玉华 7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0)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氧化二砷
纳米粒
PLGA
制备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信息
双月刊
1002-2406
23-119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3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9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