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视灾后心理援助基本精神的提炼、工作理念的梳理和技术应用的规范,对提高我国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专业性十分必要。
推荐文章
灾害心理应对与心理援助
灾害
心理重建
心理应对
和谐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新视角
地震
灾后
心理援助
社会工作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思考
地震
心理危机干预
灾后青少年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建——雅安地震后救援工作引发的思考
雅安地震
灾后重建
社会依赖
心理教育
道德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思考
来源期刊 中国减灾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心理 灾后 重建工作 救援 地震后 科学性 救灾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5
页数 分类号 P315.9
字数 15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4549.2011.09.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建青 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55 444 12.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理
灾后
重建工作
救援
地震后
科学性
救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减灾
半月刊
1002-4549
11-2848/D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百东路4号楼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宣教中心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7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