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PCI术前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80 mg/d×3 d),对照组在PCI术前采用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治疗(10 mg/d×3 d),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PCI术后均采用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前、术后24、48、72 h抽血,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水平.结果 两组ACS患者在PCI术后黏附分子的水平均有所上升,且在48 h达到峰值,但在5个时间点上实验组slCAM-1和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可导致血清黏附分子水平的升高,术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可以降低PCI术后血清黏附分子的上升水平,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有潜在降低PCI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可能.
推荐文章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粘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冠状动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粘附分子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研究
阿托伐他丁钙
尼可地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胞间黏附分子1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0-722
页数 分类号 R972.6|R654.33|R341.32
字数 25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92.2011.07.03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3)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胞间黏附分子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7040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