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话好好说”的时代似已远去,作为社会负面情绪的非正常爆发,极端事件频频凸显出无意识的社会情绪——愤怒.愤怒源自恐惧,恐惧源于无知.而网络时代的“无知”,并非信息匮乏所致,而是“语境”分化的结果,喧嚣的声音,却听不懂彼此;不断的对话,却始终“对不上话”.话语隔阂几乎遍布各个层面.在阶层之间,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虽生于同一时代,却活在不同年代.曾有一博文《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如今则变成《我用了1 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一语道出处于不同起跑线群体之间的心酸落差.在地区之间,发展阶段、地理禀赋等差异使对话障碍更甚,如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对GDP的态度便背道而驰;而异质文化也使歧义难免,如嚼大蒜的郭德纲与喝咖啡的周立波,甚难彼此认同.此外,在穷人与富人之间,遵循游戏规则与试图改变玩法,话语自不相同;在忙人和闲人之间,价值观、人生观的分野亦使活法、说法大相径庭;在网上和网下,对“主流”和“主导”话语权的争夺与博弈,皆为群体断裂的表征,而流动梗阻更使人们愈发“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