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共抑制信号BTLA-HVEM是否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免疫病理反应.方法 将106 PFU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0 d),接种病毒后的第3、7、10、14、21天,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 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CD4+ BTLA+T细胞和CD3+ CD4+ HVEM+T细胞阳性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TLA蛋白及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LB/c鼠的角膜接种HSV-1后的1~5d,角膜擦拭液中均检测出HSV-1复制,表明小鼠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所有小鼠均患了急性上皮性角膜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自病毒接种后第8天起,小鼠出现角膜基质炎的改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呈灰白色混浊,角膜基质混浊于病毒接种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逐渐减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BTLA+T细胞和CD3+ CD4+ HVEM+T细胞的阳性率,在角膜接种病毒前(0 d)分别为(3.15±0.60)%和(9.84±1.06)%,在角膜接种病毒后第10天(HSK疾病程度最严重时)分别增加到(20.47±3.15)%和(45.18±3.90)%(与0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HSK小鼠角膜组织中BTLA和HVEM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HSK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即病毒接种后第10天时,BTLA蛋白和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表达最强,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层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上,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也有表达.结论 在HSK小鼠模型中,BTLA及其配体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强,共抑制信号BTLA-HVEM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的免疫病理过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溶性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其配体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小鼠体内的异常表达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衰减因子 疱疹病毒侵入介体
年,卷(期) 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106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72|R392.11
字数 666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丽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 54 233 8.0 12.0
2 陆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 27 157 7.0 10.0
3 曹哲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 7 34 3.0 5.0
4 杨宏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 35 165 7.0 11.0
5 李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 8 68 2.0 8.0
6 张胜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眼科 8 3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衰减因子
疱疹病毒侵入介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