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隆起糜烂性胃炎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GIF-XQ260型电子放大内镜对1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观察糜烂胃黏膜小凹的形态改变,并与放大观察部位所取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四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主要见D、E和F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隆起糜烂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镜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0.1%、80%及64.3%.结论:6种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下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将有助于对胃黏膜病变性质的判断.
推荐文章
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小凹形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胃小凹
病理
放大内镜及黏膜染色下胃小凹分类及临床意义
内镜
黏膜染色
胃小凹
病理诊断舷
自拟清胃散结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31例临床观察
清胃散结汤
慢性糜烂性胃炎
脾虚
湿热
痰浊
瘀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放大内镜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胃小凹形态及临床病理意义
来源期刊 北方药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小凹 黏膜染色 病理诊断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4
页数 分类号 R573.3
字数 29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生发 7 2 1.0 1.0
2 武云娟 6 61 3.0 6.0
3 李婕 25 103 7.0 9.0
4 李洁 22 64 5.0 7.0
5 王棕可 7 2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小凹
黏膜染色
病理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方药学
月刊
1672-8351
15-1333/R
16开
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世纪6路
16-421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95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472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