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次生孔隙的形成是复杂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CO2的溶解作用、烃类与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有机酸的溶解作用、大气降水渗滤作用。该文结合前人研究分析,认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是深部热液体、温度压力、沉积环境、粘土矿物、生物作用等多因素控制的综合结果。
推荐文章
浅述次生孔隙的成因
储层
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
迁移作用
苏里格气田东部二叠系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形成主控因素
苏里格气田东部
上古生界
下石盒子组盒8段
次生孔隙
鄂尔多斯盆地双山地区太原组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鄂尔多斯盆地
双山地区
太原组砂岩
次生孔隙
形成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述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山东煤炭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次生孔隙 深部热液体 温度压力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与问题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5
页数 分类号 P313
字数 1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801.2011.04.1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泽利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39 3.0 5.0
2 鞠传奇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3 陈志强 5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2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生孔隙
深部热液体
温度压力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煤炭科技
月刊
1005-2801
37-1236/TD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堤口路141号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84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08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