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宋诗与唐诗不同的风貌,非骤然形成,经历了从五代至北宋中期的发展过程。入宋以后诗人们期望摆脱五代诗风,开始学习、模仿唐代诗歌,按创作风格分为三类:一是学习白居易:二是学习贾岛、姚合:三是学习李商隐。至北宋中期,西昆体的弊病已经是非常突出,石介在太学推行诗歌的变革,反对西昆,产生了险怪癖生涩的“太学体”;这之后,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人开始活跃于文坛,力矫西昆体、太学体的弊端。此时,欧阳修的诗歌理论主张:一是重视诗歌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二是强调诗人应有较高的审美修养,三是诗歌语言平易。
推荐文章
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综述
欧阳修
诗歌
综述
"层深而浑成"——论欧阳修的词体结构艺术
欧阳修
'层深而浑成'
词体结构
层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欧阳修创作的诗歌理论
来源期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欧阳修 诗歌创作 理论
年,卷(期) 2011,(9)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品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
页数 分类号 I207
字数 15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欧阳修
诗歌创作
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生活·下旬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95
总下载数(次)
1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