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悲剧是悲剧主体的行为动机和结果相悖,西方的古典悲剧大都以悲剧主体的肉体或精神的惨烈毁灭收尾,而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中国民族心理结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团圆之美。这种以乐写悲的处理方式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境界。
推荐文章
《还乡》的悲剧艺术魅力
荒原意象
沉郁
荒原之夜
悲剧意识
试论悲剧精神的伦理和审美差异
悲剧精神
伦理
审美
哀而不伤
吸纳悲鸿精神涵养独特自我
质疑
创造
自设课程
多维坐标
多元评价
浅析《桃花扇》的悲剧精神
《桃花扇》
悲剧精神
离合之悲
兴亡之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悲而不烈,哀而不伤——独具魅力的中国悲剧精神
来源期刊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悲剧 团圆之趣 悲喜相融
年,卷(期) 2011,(7) 所属期刊栏目 文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0
页数 分类号 I041
字数 31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倩 安徽大学中文系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悲剧
团圆之趣
悲喜相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生活·中旬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48
总下载数(次)
125
总被引数(次)
6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