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于玉米雄穗始花开始,利用手持糖度计(PAL -1),分7个时期测定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研究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茎秆糖含量总体表现为递增,并且有低一高—低的变化趋势.(2)随着节位上升,从基部到顶部不同节间糖含量变化较复杂,自交系98A - 04和义6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自交系新单053从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变化不大,可能与新单053株高较矮,节间较短有关.(3)在2/3乳线期,籽粒产量对茎秆糖含量积累无显著影响,棒3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积累有显著的正效应.
推荐文章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分布
玉米
茎秆与节间
糖分含量
系统分组资料方差分析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玉米
茎秆糖含量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遗传分析
玉米
茎秆糖含量
双列杂交
配合力
遗传效应
玉米茎秆抗倒伏的综合评价
玉米
抗倒伏
临界力
茎秆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积累规律
来源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糖含量 积累规律
年,卷(期) 2011,(5) 所属期刊栏目 育种栽培与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6
页数 分类号 S513.01
字数 26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302.2011.05.03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茎秆
糖含量
积累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苏农业科学
半月刊
1002-1302
32-1214/S
大16开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28-10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28
总下载数(次)
53
总被引数(次)
10997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