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从对实务界关于'戏言逼死人命'一案处理意见在过失犯构成方面的误区的批判入手,逐步阐述含有客观归责类型化要素的案情的不同处理路径。鉴于我国犯罪论通说并不承认独立的客观归责模块,而客观归责类型化要素在案情事实中又是无可回避的,因此利用通说资源对这种因素加以衡量的努力,可以归结为客观归责的隐性化处理。具体又分为将归责因素分散于主客观要件处理的挪移路径与将其纳入变体因果关系的价值论路径。本文认为,相对于独立的客观归责理论而言,这两种妥协路径均因为缺乏规范维度而无法产生实质性的突破。尤其是,即便因果关系脱离了原初的本体论模式,通过'中断理论'引入价值因素,但由于根本上对'规范之维'的欠缺,仍无法替代独立的客观归责路径。因此本文将建立于规范维度之上的现代客观归责理论归结为显性客观归责路径,并论证其核心立场在且仅在于规范:未能达到这一立场的路径(即隐性路径)会导致此路不通,而超越这一立场的路径(即延展路径)会导致南辕北辙。
推荐文章
试论外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
客观归责理论
客观目的性
危险程度
“看客飞视棒”亮相2012CCBN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流媒体播放器
智能手机
创新产品
即插即用
娱乐中心
电视播放
便携式
从脾论治玫瑰痤疮验案1例
玫瑰痤疮
脾胃
酒渣鼻
新媒体新闻侵权的归责问题探析
新媒体
新闻侵权
归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戏言逼死人命”案看客观归责的“规范之维”
来源期刊 刑事法判解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客观归责 预见可能 规范维度 本体论因果关系 价值论因果关系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
页数 28页 分类号 D91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琦 武汉大学法学院 20 136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客观归责
预见可能
规范维度
本体论因果关系
价值论因果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刑事法判解
季刊
16开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