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费正清教授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由李欧梵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从探求"现代性",到走向革命之路的过程。《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的新诗观,结合中国对西方"现代性"的接受而发展出的独特内涵,表现了对"向内转"的诗质,和指涉丰富的诗歌语言的关注。这种新诗观,对新诗建构而言,发掘了"颓废"诗情以反抗现实世界的形式来叛"旧"立"新"的意义;对中国新诗研究甚至是文学史研究而言,提供了从"审美现代性"来审视新诗发展的视角,启发我们从文学外部转向对文学内部的探寻。
推荐文章
大陆地区民国史研究现状与问题
民国史
历程
现状
问题
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牧草资源研究刍考
西北地区
牧草资源
民国时期
试验研究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孔子
生死
文化价值
超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析《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的新诗观
来源期刊 华中人文论丛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李欧梵 新诗观 现代性 新诗本质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I207.2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琦珣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8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李欧梵
新诗观
现代性
新诗本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人文论丛
季刊
16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