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山东蒙阴天然金刚石多晶与Fe-C(H)系高温高压(HPHT)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光致发光谱及红外光谱等的对比研究表明,相似的金刚石晶粒形态、表面生长台阶、结构功能团及缺陷等决定着两者存在成因上的联系;而自金刚石多晶的深部至表面,缺陷的不同变化规律及金刚石晶粒间聚集方式的差异等暗示着两者的生长历史并不完全相同;天然金刚石多晶的形成可能经历早期快速成核一长大、中期长大及漫长的后期改造三个阶段;基于晶体成核、长大及后期改造的思想,从微结构、微成分的角度厘定金刚石多晶中的标型信息,有利于拓展金刚石找矿、地球深部重大科学问题探讨等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为高品级金刚石多晶的合成提供新的科学线索.
推荐文章
高温高压下Fe-Ni-C系合成金刚石的研究
人造金刚石
铁基触媒
粉末冶金
高温高压
高温高压下纳米金刚石粉的特性研究
纳米金刚石粉
高温高压
生长
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中触媒的价电子结构分析
金刚石单晶
碳化物
高温高压
价电子结构
界面
触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与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光学属性对比研究及意义(下)
来源期刊 超硬材料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金刚石多晶 成因 光学属性 天然 Fe-C(H)系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和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分类号 TQ164
字数 11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433.2012.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明生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68 883 16.0 27.0
2 杨志军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66 601 13.0 23.0
4 林峰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8 77 5.0 8.0
7 梁榕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8 19 2.0 4.0
8 曾祥清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5 10 2.0 3.0
9 葛铁燕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刚石多晶
成因
光学属性
天然
Fe-C(H)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超硬材料工程
双月刊
1673-1433
45-1331/TD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辅星路9号
48-6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4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