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实现了用激光捕获单原子,其机制是利用激光光子反向碰撞单原子,使其渐渐“刹车”直到接近静止状态。但是这种机制无法用来捕捉分子,因为单分子吸收了反向光子后也不会“刹车”。德国的研究人员想到了用周期电势阱来抓住单分子。为此他们构造了一个由1240条金箔电极等间距排列而成的微芯片,并使微芯片上方形成间隔为100μm的圆柱形周期电势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德国发明捕获单分子技术
来源期刊 广西科学院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单分子技术 激光捕获 德国 发明 激光光子 静止状态 分子吸收 研究人员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5-235
页数 1页 分类号 O4-05
字数 38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分子技术
激光捕获
德国
发明
激光光子
静止状态
分子吸收
研究人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科学院学报
季刊
1002-7378
45-1075/N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大岭路9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5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