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结合纳米乳液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联苯菊酯纳米乳最适表面活性剂为602#和500#,最适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通过研究联苯菊酯纳米乳液形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与联苯菊酯最大加入量的关系,利用多元回归处理分析方法,建立了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Y=- 6.0990+1.4105Xc+0.7271Xs,其中Y、Xc、Xs分别为联苯菊酯的最大加入量、正丁醇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比.本模型适用范围为:温度20.0~40.0℃;Xc:1%~3.5%;Xs:10% ~ 15%.
推荐文章
氯菊酯和联苯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手性拆分
高效液相色谱
氯菊酯
联苯菊酯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苹果梨中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和氟氯氰菊酯的残留量
毛细管气相色谱
氯氰菊酯
联苯菊酯
氟氯氰菊酯
残留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联苯菊酯纳米乳液助剂筛选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联苯菊酯 纳米乳液 助剂 数学模型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5
页数 分类号 TQ450.6+2
字数 35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48X.2012.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保华 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 47 111 6.0 8.0
2 王智 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 30 63 5.0 6.0
3 刘振邦 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 3 13 2.0 3.0
4 董立峰 青岛农业大学新农药创制研究所 9 2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联苯菊酯
纳米乳液
助剂
数学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674-148X
37-1459/N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春阳路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20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178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