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碳酸盐沉积物中石膏的形成具有穿时性,并可能在埋藏期转化成硬石膏.有些学者认为当埋藏深度达到3500ft (1067m)时,石膏脱水作用已彻底完成;但是据文献记载,在13100ft (3993m)深处,仍然有石膏发现.本文中两个深埋石膏的实例中显示了相反的成因.得克萨斯州西部二叠盆地二叠系San Andres组中,埋深6000ft (1829m)处发现的石膏在硬石膏核外以边缘状态存在,说明其石膏成因是硬石膏与孔隙卤水反应重新与水结合形成的.相反地,密西西比Interior Salt盆地内深度13100ft (3993m)处白垩系Ferry Lake硬石膏地层的碳酸盐岩中的石膏矿物以石膏核心带硬石膏边缘的形式产出,表明埋藏过程中石膏脱水形成硬石膏,其成因为硬石膏未完全交代石膏.这两种相反的成因可能是蒸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不同的相互作用.在二叠盆地中,大段碳酸盐岩上面覆盖了相对厚度较小的蒸发岩沉积;而在密西西比Interior Salt盆地中,碳酸盐岩与很多的蒸发岩层互层沉积,易引发内部卤水的循环流动.这些层位中的埋藏温度、压力和盐度表明,现在看到的石膏矿物可能为保存下来的原生石膏,也可能为次生石膏.在计算储集岩孔隙度,尤其是使用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进行计算时,石膏的水合物中束缚水也被计算到孔隙度中,因此石膏的存在会影响孔隙度计算结果.在13100ft (3993m)深度识别出石膏证明在有些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中,由于石膏的存在,测井估算孔隙度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孔隙度值和水饱和度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差.
推荐文章
再论中国陆上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中国陆上
海相碳酸盐岩
深层
烃源灶
规模储集层
资源潜力
勘探前景
AVO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
碳酸盐岩
储集层
AVO
时窗
分析
对比
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冀中坳陷
深层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油气产量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理念的革新——立体酸压技术
深层
海相碳酸盐岩
储集层
立体酸压
酸压裂缝体
酸蚀缝长
流动能力
长井段布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中石膏成因及其在油气勘探和生产中的意义
来源期刊 石油科技动态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科技动态
月刊
N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