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2006-2009年江苏省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资料,对南京地区闪电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闪电集中发生在6-8月的12-20时,其他各月闪电频数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南京夏季对流活动频繁,且在午后至傍晚的时间段内,气温偏高,较易产生强对流的雷暴天气等原因造成的.南京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平均雷击大地密度值介于2~6次/(km2·a)之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极大值中心出现在江宁区,平均雷击强度值介于5~40kA之间,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出现了平均雷击强度极大值的中心,最大值达75kA以上.地形地貌、下垫面性质、水汽条件等因素可能是导致上述特征的主因.所获得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参数在雷电防护、雷击风险评估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2006-2009年安徽省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闪电活动
大电流地闪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2006-2009年我国柑桔生产与贸易回顾
中国
柑桔
加工品
进口
出口
昆明地区闪电活动分布特征
昆明
闪电
分布特征
极性
强度
湖北黄冈地区2006—2011年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闪电
时空分布
湖北
黄冈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6-2009年南京地区闪电活动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京地区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闪电分布特征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8-253
页数 分类号 P426.6
字数 66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070.2012.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仲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71 650 15.0 22.0
2 朱传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27 183 7.0 12.0
6 李京校 13 51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9)
共引文献  (27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京地区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闪电分布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70
32-1801/N
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8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