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天山北缘准南地区的褶皱带为自新生代以来一直持续活动的逆冲构造带,由于逆冲断层的持续活动,形成了现今断层和相关褶皱.钻井资料显示,准南逆冲褶皱带内的超压层主要发育在古近纪安集海河组泥岩和紫泥泉子组泥岩之中,而该泥岩同时又成为逆冲断层发育的主滑脱面.通过多年来对准南地区地面地质调查、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以及钻井证实,我们统计出准南逆冲褶皱带现存的逆冲断层倾角分别集中在两个区间:30±5°和50±5°区间.应力分析表明,在持续挤压应力作用下,超压层(泥岩、页岩和煤系地层)中和超压层之下地层中发育的早期逆冲断层与晚期最大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处在30±5°之间时,作用在断层面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比达到最小值,因此该断层最容易再次活动,形成最大的流体压力,因而断层周围的流体就会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流动,断层本身就会成为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而早期逆冲断层与晚期最大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处在50±5°之间时,作用在断层面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比较大,断层重新活动所需要的流体压力较高,导致断层作为流体运移的通道因被挤压而闭合.应力分析和钻井实测应力均指出,准南逆冲褶皱带发育的超压为挤压构造应力形成的超压.这些研究表明,准南逆冲褶皱带的逆冲断层持续活动,导致早期发育的断层在晚期应力作用下,断层倾角聚集在两个优势区间,油气沿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运移,聚集油气则沿断层滑动面发育形成构造超压,导致该区域油气长期处于运移与聚集的动平衡状态.
推荐文章
准噶尔南缘逆冲带多个逆冲断层同期活动的几何学证据
准南逆冲带
无序逆冲
双重构造
同期逆冲
多期活动
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正演模型与实例分析
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
假三维模型
构造几何学
邛西背斜
大兴西背斜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
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复合背斜
勘探区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准噶尔盆地
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复合背斜
勘探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准南逆冲褶皱带超压与逆冲断层持续活动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准南逆冲褶皱带 逆冲断层 断层倾角 超压 水平渗透率 垂直渗透率 油气运聚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9-684
页数 分类号 P542|TE122
字数 114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2.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伟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299 2817 26.0 42.0
2 李本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55 1811 23.0 41.0
3 王晓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28 333 11.0 18.0
4 杨庚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22 550 13.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161)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准南逆冲褶皱带
逆冲断层
断层倾角
超压
水平渗透率
垂直渗透率
油气运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