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斜向逆冲作用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研究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识别断层相关褶皱是否存在斜向逆冲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Trishear 4.5、Gocad以及Trishear3D软件构建一系列不同滑移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的二维正演剖面,通过连接一系列不同排列方式的二维剖面建立了三种不同逆冲滑移方向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的假三维模型,通过不同假三维模型的比较分析来探讨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发现,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区别于正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特征主要有两点:①正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层面等高线图上的最高点与后翼等高线中点的连线以及水平切面上的核心点与后翼中点的连线方向均与断层走向垂直,而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最高点以及核心点与后翼中点的连线方向均与断层走向斜交,并且最高点与后翼等高线中点的连线方向或者核心点与后翼中点的连线方向均与逆冲滑移方向一致;②在褶皱平行断层走向纵剖面上,正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各个层面最高点的连线是直立的,而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各个层面最高点的连线发生倾斜.通过这两个特征可以判别褶皱是否存在斜向逆冲以及逆冲的方向.将模型分析结果运用到四川盆地西南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所覆盖的邛西背斜和大兴西背斜的实例中.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背斜均存在右旋斜向逆冲,逆冲方向与各自断层走向的夹角均为70°左右,邛西背斜和大兴西背斜的逆冲方向分别是NE79°和NE77°左右,这与龙门山南段晚上新世以来的主应力方向以及反演的汶川地震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推荐文章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及其在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断层相关褶皱
大池干构造
三角剪切模型
准南逆冲褶皱带超压与逆冲断层持续活动
准南逆冲褶皱带
逆冲断层
断层倾角
超压
水平渗透率
垂直渗透率
油气运聚
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活断层“避让带”的分析研究
逆冲型地震
地表破裂带宽度
活断层
'避让带'宽度
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断裂构造
封存箱
圈闭构造
断裂
封存
库车褶皱
冲断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的正演模型与实例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 假三维模型 构造几何学 邛西背斜 大兴西背斜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7-121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783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东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7 2865 27.0 52.0
2 李志刚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64 4.0 7.0
3 李一泉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215 7.0 14.0
4 王毛毛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5 68 4.0 5.0
5 张猛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5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6)
共引文献  (181)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斜向逆冲断层相关褶皱
假三维模型
构造几何学
邛西背斜
大兴西背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