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逆冲断层系统作准静态形变时的功、能量增量关系可以分解为关于体积应变能的功能增量关系和关于偏应力能的功能增量关系,采用突变理论方法对逆冲断层系统的偏应力功能量增量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折迭突变模型展示的性状可对逆冲断层地震主震的发震条件、演化过程和若干震后特性作恰当描述.围岩的围压大,最大主应力大,逆冲潜断层面倾角小,围岩切向刚度与断层抗剪强度曲线软化段拐点处斜率的比值小,则震时围岩弹性能释放量大、震级高,断层破裂半错距大,围岩端面位移振幅也大.断层岩体破裂扩容和震时围岩体积应变能释放,增强了前述效应.
推荐文章
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活断层“避让带”的分析研究
逆冲型地震
地表破裂带宽度
活断层
'避让带'宽度
粒子群算法在主震断层面参数估计中的应用
粒子群算法
参数估计
非线性优化模型
余震
主震断层面
近断层地震滑冲效应下风力发电塔动力响应和振动控制试验研究
风力发电塔
滑冲效应
振动台试验
振动控制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及其在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断层相关褶皱
大池干构造
三角剪切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逆冲断层地震主震的突变理论分析
来源期刊 应用数学和力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地震 折迭突变模型 弹性能释放量 断层错距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6-811
页数 分类号 P31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79/j.issn.1000-0887.2012.07.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岳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49 577 15.0 22.0
2 赵志刚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灾害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9 215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逆冲断层
地震
折迭突变模型
弹性能释放量
断层错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数学和力学
月刊
1000-0887
50-1060/O3
16开
重庆交通大学90号信箱
78-2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40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