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传统药物学进行系统整理,为该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方法:系统查阅各种本草、各地植物志和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中国地区分布的黄芩属药用植物约有30种,17变种,集中分布在黄芩亚属的顶序黄芩组、腋序黄芩组和盔状黄芩组等少数几个组中,该属大部分药用植物的性味多为苦、寒,功能多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化瘀等作用,该属半数以上的药用植物都以全草入药,部分用根,仅少部分用果实和叶.结论:为中国黄芩属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推荐文章
黄芩属植物的药用价值研究
黄芩属植物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药用价值
野牡丹属植物研究进展
野牡丹属
园林学
药物学
繁殖育种
《海洋药物学》特色教育浅谈
海洋药物学
教育
特色课程
探讨天然药物学教学改革
天然药物学
教学
改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黄芩属植物传统药物学初步整理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芩属 药用植物 传统药物学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农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0
页数 分类号 R282
字数 47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890.2012.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培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162 4441 32.0 60.0
2 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60 1172 18.0 32.0
6 肖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21 356 12.0 18.0
8 何春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23 470 12.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07)
二级引证文献  (6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芩属
药用植物
传统药物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中药
月刊
1673-4890
11-54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82-30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928
论文1v1指导